试析哲学的创新与创新的哲字论文
来源: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5-05-06 16:40:44
关健词:哲学 创新 创新哲学
论文摘要:哲学的创新开阔了人们的视舒,更断了人们的脑子,催生了创新哲学观。从而被予人们街的认识与实践工兵.迄必将推动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说事业的发展。推动着人们素质的提高。
哲学是人们实践经验的深层积淀与升华,因而哲学的诸多性质不仅源于实践,而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按其本性来说,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永远不会停留在某一水平上,局限在某一范围之内。人们实践的水平、能力、范围、自觉程度、科学性质具有无限的发展性,由此也就决定了哲学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人们常言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不同时代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实践,也就会有着不同的实践经验积淀,形成哲学范畴、哲学观念、哲学学科的创新。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可谓日新月异,从而使得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迎来了全面发展的创新时期:
我国近些年来产生了一系列新兴哲学学科,如发展哲学、经济哲学、文化哲学、价值哲学、人学、生存哲学、社会哲学、交往哲学、社会认识论、实践释义学、语言哲学、科技哲学、管理哲学、历史哲学等等.。这些不同的哲学学科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探讨研究,不仅把人们的目光带进到不同的新领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活跃了人们的思想,而巨深化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研究。其中,社会哲学、发展哲学、价值哲学,是最具代表性的新兴学科。
社会哲学不仅完成了学科论证、自身特征的诊释,而且广泛研究了社会转型时期的诸多问题,深人探讨了社会的解构、整合、重建、价值等等问题,强调从总体上把握社会的整体性变动与结构性变迁的规律性:。发展哲学的研究可谓成果累累.形成了社会问题的系统发展理论:对社会发展与价值关系,社会发展的合理性与持续性、规律性与特殊性、整体性与普遍性、主体性与客观性、决定性与选择性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社会发展目标与战略、公平与效率、道路与方式、人文价值等等方面获得了重大发现与突破。价值哲学是近些年来讨论的热点,它不仅对社会转型与价值、市场经济与人的价值、价值标准与实践标准等诸关系进行了深人的探讨,而且在科技发展刘·人类社会价值的影响,以及价值评判、价值冲突、价值合理性、价值思维、价值思想发展史等等方面都进行了重大发展。
总之,哲学学科的创新不仅在近些年发展较快,形成的种类繁多,而且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二对社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之大,也是从来没有的。
哲学观点的创新表现在提出一系列有重大社会影响和较大学术价值的观点方面,对人们起到了转换与更新脑子的重大作用。比如“发展是硬道理”的观点,不仅震撼了当时人们的思想,使得人们看清屈辱历史的根源与今后的出路,而且从根本上为建构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打下了思想基础;改革也是革命,也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的观点,改变了人们长期只把阶级斗争当成社会发展动力的观念,促进人们对社会发展动力问题进行深人研究,形成了生产方式、生产力、阶级斗争、科技发展、改革开放、创新等系统社会发展动力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更是使人们明白了当代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的关键与奋斗方向,由此也带来了我国科技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在哲学观点的创新中,中国共产党人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的精神,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眼光重新审视社会主义现实。特别是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时代特征、所处的世界形势、具体国情,作出新认识、新判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这一理论包含的基本观点有: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一国两制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论等等。这些观点的创新,既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几十年实践经验的积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回应现实问题的具体表现。
哲学概念或范畴的创新,形成了人们认识之网的许多崭新“纽结”。从总体上看,在生存环境方面提出了:时代主题、可持续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等等。在实践与认识方面提出了:交往实践、实践理性、实践本体、实践创新、认识生成、认识选择、认识建构、理论创新、思维创新等等。在辩证矛盾方面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先富与共富、一国两制、公有制主体与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按劳分配主体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驳乱反正、返本开新等等。在社会历史方面提出了:社会整合、社会解构、社会转型、制度生产、生存权、发展权、“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代表”、“三个创新”、主体维度、价值维度等等。
这些哲学学科、观点、范畴的创新,不仅呈现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时代特征,使人们看到了哲学创新的成果,而且彰显了创新的作用,升华了人们对创新的认识,催生了创新哲学观,从而带给人们新的认识与实践工具。
创新之所以是一种哲学观,首先,创新具有世界观蕴意。第一,创新的根本问题是正确处理好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创新,即是抛弃旧的,创造新的。这不仅要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把握其变化、发展规律,遵循其规律办事,而且还得清楚创新的基础、条件、方式,懂得怎样创新。第二,创新作用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它是“民族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没有它,民族、国家、政党的生存与发展就成问题。它的作用贯穿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的各项发展都不能缺少创新因素。第三,创新是人类世界与自然界、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分化统一的基础。对人类世界而言,没有创新,便不能发生人猿揖别;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依次更替。对主观世界而言,有了创新,才有语言文字的发展历史,才有人类思想和科学术发展的历史。同样,人类世界与自然界、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也正因为有了创新,才有机地联结起来,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世界。因此,我们观察与认识世界,特别是怎样看待事物的发展问题,自然也就不能缺少创新的观点。
其次,创新具有认识论蕴意。任何创新都意味着新认识或新知识的获得与运用。这有两种情形:其一,发现某种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本质规律,获得新认识,这是发现式认识创新,也称原始性创新。如开创新学科,自然科学的定理、定律、社会规律的发现等等。其二,是把获得的认识或知识运用于实践,发明创造出新的产品、技术、方法,建立某种新规范、新体制等。这是发明式知识创新,也叫继发性创新。这两种创新虽然有着显著的区别,但都是新认识和新知识的获得与运用,属于一定意义的认识论范畴,因为:第一,创新必须遵循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则。人们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方能运用这种认识去改造客观事物,获得预期的结果。因此,坚持科学的反映论,显然是创新的先决条件。第二,创新体现了社会实践的本质特征。社会实践最重要的品格是不断探索、不断前进,永远不会停留在某一水平上。因此,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本义。人类社会发展史,也就是社会实践不断创新的历史。第三,创新也是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当人们进行创新时,不仅要突破原有的认识与观念,依据客观事物固有的性质及其发展趋势认识事物,还要运用这种新认识改造事物,以满足自身或社会的需求。因此,人们的创新过程,不仅改变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更为重要的是改变着客观世界,不仅是主观世界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实践改变客观世界发展的过程,是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统一,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再次,创新具有方法论蕴意。第一,创新是一种反思与批判。创新意味着对现实的不满足,因而对事物的过去和现在产生质疑与再认识,进而对之考察评判,弄清事物存在问题的性质与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创新是在反思基础上的创新,它以否定现实为前提,追求比现实更美好、更理想的东西,从而改造现实、变革现实。当然,创新也是在现实基础上的创新,它不可能一概否定现实,而是扬弃现实,是继承基础上的重建。可见,创新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髓。我国近20余年的改革实践,正是通过反思与批判,解决了社会主义的生存危机与发展问题。其主要表现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具体实践关系问题上,屏弃重书本理论、轻现实实践的观点,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克服过去重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革命”,轻生产力的解决和发展,重公平轻效率的观念和作法,突出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突出现阶段实行由部分人先富到共同富裕的方针,摆脱了以往社会主义不能克服贫穷的僵局;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改变“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模式,实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关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批判吸取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科技文明、管理文明、市场运作经验,从而找到了社会主义现时代实践的体制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根据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联结而推动事物发展的原理,改变过去重斗争,轻同一的思维习惯,发掘和利用矛盾同一性应有的作用,开创“一国两制”的先河;根据主要的矛盾规定着事物基本性质的原理,改变过去社会主义只能有一种所有制、一种分配方式的观念和作法,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与其他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的经济形式,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活力问题。总之,在近20余年的改革中,正是通过反思与批判,屏弃以往很多过时或不正确的观念与作法,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全面创新。
第二,创新既是动力,也是方法。作为动力范畴,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因素。作为法论范畴,创新是推动理论发展、科技进步、制度更新的有效手段。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无论是工业、农业、科教、国防等等事业的进步与发展,都不能缺乏“创新”这种动力与方法。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必须“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事业,当前有许多工作正处于攻坚阶段,既无先例,又无经验,我们只有通过创新来解决问题,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的发展。
第三,创新具有价值导向功能。创新在本质上是积极的、前进的,因而具有科学的价值导向功能,是当今人们提高人文素质不可或缺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希望自己有所作为、有所发展,因此,追求创新,既是人的能动性表现,又体现为一种积极的价值目标或价值原则。人们追求创新,自然就倡导“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反对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屏弃懦夫懒汉思想,远离消极落后的负面价值影响。这种积极进取精神,本是前面讲的反思与批判应有之义,这里只是进一步强调创新的教育功能。创新作为价值目标,就是引导人们把创造、进取、贡献作为人生的意义所在,作为不懈努力的方向,这对于克服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消极因素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如政治上的不正之风、以权谋私、以职图利的“寻租”现象;经济上见利忘义,以不法手段谋取暴利,甚至坑、蒙、拐、骗;生活上的赌、毒、漂、娟、纳妾等等非道德或反道德的东西,都非常需要发挥“创新”的功能进行遏制。
创新对个人的价值导向功能,有两方面的情形,即引导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引导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由于创新的本质有益于人的发展,因而在创新中追求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必须与社会的进步发展相统一,否则就不利于个人的发展,就无法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因此,“创新”完全能够把个人追求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倡导社会价值统一起来,使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创新中,既实现个人理想的自我价值,又实现个人最大的社会价值。
总之,“创新”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哲学理念,它必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必将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下一篇: 关于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分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