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的运用

  2016年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将在5月底举行,参加考试通过的人员想获得硕士学位,不管是哪一个在职研究生专业学员,都必须要创作的论文。为了帮助大家对心理学在职研究生论文有一定了解,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老师为大家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摘 要】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激发人类积极的情绪体验、个性品质、心理过程以及天才的培养,因而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积极心理学的举措是: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形成良好校风;提高教师素质,积极开展学生管理;发挥家庭作用,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不断完善社会制度,提供积极心理大环境。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教育;积极心理学;引入;意义;举措

  一、积极心理学的实质

  积极心理学兴起于90年代后期,由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MartinE.Pesilgmnan提出。它是指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内在资源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1]在此之前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思想中蕴含了积极心理学的内容,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的趋向于自我实现的需求,总体来说,“人的基本特征不是敌意、破坏、反社会或邪恶的,而是积极向善的,恶是由后天环境压抑导致的。”[2]

  积极心理学将传统心理学称为消极心理学,因为传统心理学侧重“治疗”,是以纠正人的弱点为主的病理学模式,研究的对象心理学中的“病人”,主要采取实验室方法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可以分为病人、普通人和有天赋的人,我们不仅要研究如何治疗病人,还要着重研究普通人和有天赋的人,它将科学心理学拉回现实生活中,采取人文方法研究如何丰富普通、健康人的内心生活世界、培养有天赋的人,侧重“培养”。

  积极心理学的实质是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品质,对个人而言,一方面,它研究的是积极品质如乐观、宽容、善良、勇气等,另一方面研究的是积极情绪,如满足感、幸福感等,以此来缓冲心理问题;对社会而言,它研究如何创造好的社会环境促使个体发挥积极层面,实现社会和谐,如社会制度、职业伦理等。

  二、大学生管理对积极心理教育的需求

  积极心理教育利于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许多父母因为生活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因而非常关注大学生的物质需要,但常常忽视了大学生的精神需要,部分大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缺少幸福、希望、信心、兴趣、快乐、宽容和满意等积极品质,焦虑、抑郁、嫉妒、自卑、猜疑、心灵闭锁等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传统心理学注重问题解决的研究容易使学生形成思想误区,认为去做心理咨询的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才去做的事情,因而对心理学及心理咨询拒而远之。积极心理学更关注人性的积极面,让学生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内在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解决问题,并从自身经历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另外,心理与身体是相互作用的,积极情绪有利于预防疾病和患者康复,因而更利于学生生理健康。“在面对压力事件时,自我报告通常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人更不易生病;而对于病人,那些处于积极情绪的人更愿意接受医生的建议、配合治疗并进行锻炼”,[3]

  积极心理学利于构建和谐集体。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在一定的集体中生活、学习、工作和从事其他活动,每个人都是班级、学校或社会的一个细胞,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不应脱离社会系统。积极心理学通过对大学生集体信念、集体目标的教育“使不同价值取向和目标需求不同的个体能按一定的组织规则结合在一起,并在多元的价值取向中找到共同的需要和价值目标。”[4]以此来确保大学生为了共同的目标奋斗,降低班级、校园管理的内部损耗。同时,利于形成大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氛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利于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同时在和谐班级、校园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必然会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贡献。

  三、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引入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形成良好校风

  积极心理学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渠道,高校要充分利用这种途径。高校做好学校的硬件及软件的建设,让学生生活在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中,打造良好的校风和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以活动为载体开展阅读、体育活动、音乐活动、科技大赛等活动,丰富大学生生活,以微博、微信、网络为媒介潜移默化的给学生传递正能量。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设积极心理学相关课程,培养大学生自我及朋辈教育的能力,强化其人格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2、提高教师素质,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不应再以重点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工作理念,应把积极心理学的新理念注入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注重搭建心理咨询中心、心理辅导员、学生心理联络员三级心理教育队伍,使其了解自身职责,形成积极向上、心情愉悦的心理品质,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向其他同学传递积极情绪、引导其他大学生探索积极的心理能量,营建友爱互助的氛围。教师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学生心理的发展,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注重培养智慧、仁爱、勇气、正义、节制、宽恕、真诚、热情、民主、乐观等积极人格品质,增加个人积极情绪,以向上的姿态感染大学生的内心世界。

  3、发挥家庭的作用,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等对子女的积极情绪、积极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在教养方式上,专制的父母塑造的孩子易胆小、顺从、被动、冷漠,民主的父母塑造的孩子宽容、阳光;在家庭氛围上,父母离异、家庭不和会造成孩子不善于与人交往、自卑、嫉妒、逆反等不良心理反应;在温暖的氛围中成长的孩子才有能量去温暖别人。另外,父母对孩子要有适度的期望,期望过高会加深孩子的心理负担。总而言之,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基本知识,采用正确的教育艺术、丰富的教育内容,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同时要以身作则,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4、不断完善社会制度,提供积极心理大环境

  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一个人心理的形成离不开他生活的社会。“积极心理学需要综合考察良好的社会、积极的社区以及积极的组织对人的积极品质的影响,发展着的社会背景培养着人的素质,社会关系、文化规范与家庭背景在人的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5]因此,社会也应该不断的完善自身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为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形成提供有利的大环境。

  【注 释】

  [1] 顾群,杨平.中国的大学课堂需要积极心理学[J].成人教育,2010(08).

  [2] 张艳红.积极心理学在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12).

  [3] 李金珍.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 2003(3).

  [4] 贺喜秀.积极心理学的哲学基础探究[D].中南大学,2008.

  [5] 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报考资格评估
请提供以下信息,招生老师会尽快与您联系。符合报考条件者为您提供正式的报名表,我们承诺对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

推荐简章

更多

    相关文章

    0/300
    精彩留言

    热门学校

    更多

    热门专题

    同等学力申硕报考条件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 2024年在职研究生报名时间、报名入口、报考条件 非全日制研究生
    13.58.188.166 127.0.0.1 - [22/Nov/2024:19:06:05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