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同等学力
同等学力关注排名:No.19
门类: 学科: 代码:
院校:7所院校 简章:12篇简章 费用:0.80万 ~ 5.50万

学位证

结业证

严复“群学”思想的社会学意涵

  严复的“群学”思想不仅是中西学术交融互释的创造性成果,也是关于中国社会近现代转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宏观诠释。严复“群学”的建构嵌入晚清现代性工程的社会文化设计之中,其中蕴含相当丰富的现实思考和学理探析,具有历久弥新的学术价值。

  在历史文化脉络中找寻“现代社会”的生成可能

  严复构建其“群学”体系的过程指向一个颇具社会学意义的议题,即“知礼守法”的“现代道德社会是如何可能的”。晚清时期的“合群”诉求所面临的根本挑战,乃是“个体”从旧式伦理中“解放”出来以后,到底以怎样的方式再度嵌入现代政治社会秩序之中。严复的学术努力正是为了探寻“从血缘为纽带的‘散群’迈向更广泛的‘社群’或社会领域的思想路径”,亦即在过去的“仁学”传统基础上开辟“群学”传统。所以,其“群学”的思想深意是在中国历史文化脉络中找寻现代社会的生成可能。根据这种总体设想,严复将救亡与启蒙并举,围绕人心建制、社会建构和国家建设等具体层面,在思想领域重构了现代“群己”形态,由此勾画出有关中国政治社会的现代面貌。可见,严复关于“群”的实质讨论,不仅涉及“合群”依赖的制度形态和社会基础,也显露出“群学”思想包含的有关“社会”范畴的复杂内涵。特别是他在强调礼法分离之余,或隐或显地展现出现代社会的自我的主体性诉求。

  不仅如此,严复还以“演化论”作为其“群学”思想的内在支撑,重点围绕自我修身(克己)与个体权利(开明自营)、“(公)义”与“(私)利”、“己”(个人)与“群”(国家—社会)、“礼治”(情理)与“法治”(法理)、自由与秩序等诸多议题展开讨论,其中的根本关注点是基于“民力”“民智”“民德”的“社会”演进逻辑。他竭力期望将现代的价值观念植根于个体的心智结构,进而成功培育出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

  在此基础上,严复“群学”思想还触及更高层面的天人关系的新探索。可以说,如何重铸现代“天人之际”恰好构成严复借由“群学”来实践中西思想交融互释的基本方向。在他看来,现代天人关系贯通于政治社会的演进之中,关于“群己平衡”的追求实则是实现国家、社会与个人的良性互动,也即制度、民情与人性的均衡演化。这些都指向严复“群学”思想的社会学要义。

  为中国社会学留下丰富的思想遗产

  1895年到1925年初是张灏先生所说的中国思想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转型时代”。在此期间,旧的道德迅速解体,传统的宇宙观和价值观受到严重挑战,相应的文化认同也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因此,如何构造现代政治社会、如何重振社会道德秩序、如何重铸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以及如何找到文化自信等核心议题,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学人的文化使命,也是贯穿严复“群学”思想的主轴。在回应中国社会的现代性困境的同时,他也为中国社会学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

  其一,在诠释和重构演化论的过程中,他指明清末现代性危机的内部根源是文化的转型与调适问题。这集中反映为现代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天人关系紧张。因此,严复创建“群学”体系是一种中西思想融会贯通的学术尝试,致力于通过新的社会思想体系来回应中国社会文化的近现代转型议题。

  其二,如果说现代社会的产生意味着孕育一套新的知识和价值体系作为其观念基础的话,那么严复的“群学”正是这样一种关于中国社会总体结构及其变迁路径的现代思想体系雏形。它旨在培育出具有公共性的、“个人主义”取向的“新民”,为“自由”提供适当的社会空间。这样既能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又不至于导致社会结构宰制个体自由。

  其三,严复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现代意义上的“知礼守法”的道德社会。他的“群学”正是要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探索这种现代社会精神的产生条件,由此推出表征中国社会的“群”的“社会领域”。

  其四,严复“群学”的文化自觉取向主要体现在其晚年对中国现代性进程的深刻反思之中。在比较和重估中西思想资源的基础上,严复构想出一幅具有文明普适意义的现代“天人图景”,以此作为中国文化对人类境况的时代回应。

  其五,以1895年发表的《原强》一文为标志,严复首次将“社会学”以“群学”为名译介到中国,由此踏上跨语际的文化翻译之旅。他以中西文化交融互释的方式建构“群学”的学术努力,不仅是推动儒家思想现代化的重要尝试,也是现代中国社会科学本土化的拓荒之举。严复晚年在现实和思想层面遭遇的重重困境,更加促使他深潜到中国文化传统内部去寻找与现代西方的思想文化和价值体系相互契合的部分。

  其实,严复终其一生都在苦苦思索“如何建立一个含融传统性和现代性的道德社会”。这个理想社会既要具备进取动力和调适精神,又要能为现代人提供“安其所,遂其生”的安顿寓所与意义体验。拉开中国现代性的序幕,同时开启“天人合一”的新探索,这正是严复“群学”思想的终极关怀。遗憾的是,此举虽然奠定了中国社会学的智识基础和学思取向,却始终未能进一步表明其“群学”思想的独特性,也没有说清其对中国社会学的发展究竟提出了怎样的文化期许和思想困惑。

  就目前来看,虽然严复研究的论域在历史学特别是思想史领域相对成熟和明确,但是从社会学的学科视角切入来展开严复的思想世界才刚刚起步,仍具有相当大的开拓空间和学术价值。从社会学角度关注严复建构其“群学”体系的思想与社会过程,能够进一步揭示严复思想脉络的整体结构及其内在稳定性,也能更好地回答严复“群学”在西方与中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困境与张力。

报考资格评估
请提供以下信息,招生老师会尽快与您联系。符合报考条件者为您提供正式的报名表,我们承诺对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
入学资格测试
已有55691人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