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学院
COLLEGE

克拉玛依校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前身为北京石油学院,创办于1953年,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为我国石油高等教育奠定了探索发展之基。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批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建设克拉玛依校区,标志着学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道路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16年,校区首批本科生入学。7年来,校区坚持“立足新疆、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辐射中亚”的办学定位和“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服务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布局,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丰富深化办学内涵,努力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校区传承学校70年的深厚办学积淀,依托地处石油石化产业基地的区位优势,在学校“一校两区多点”办学新格局下,着眼国家、区域和行业发展需求,在学科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建设规划等方面与校本部差异化融合发展。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体现了对学校办学追求和育人成效的肯定。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校区现有在校生约7500人。校区依托校本部办学特色,开设了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传统优势专业,同时面向区域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布局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经济学、俄语等专业,现有本科专业23个,覆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6个学科门类。入选自治区重点学科2个,自治区重点专业2个,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自治区一流本科课程5门。获得省部级教育教学成果奖6项。校区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价值理念引导毕业生在西部基层建功立业,历届毕业生中有1/3学生升学,近1/3留在新疆就业。

  系统构建“派引援育”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校区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在校本部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对口支援平台,创建了校本部派遣、外部引进、高校援建、合力培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现有教职工566人,其中来自教育部19所对口支援高校教师154人;专任教师416人,高级职称占比54.3%,博士占比51.4%。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12人,自治区“天山英才工程”9人,自治区天山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各级各类人才项目称号达到107人次。

  凝练培育校区核心竞争力。校区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落地建设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与新疆油田联合成立非常规油气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西北研究中心、油气资源与工程联合研究院,加快科研团队培育,近年来科研能力进步显著,2022年科研经费同比增长256%,获批首个国家级重大项目、首个省部级创新团队。坚持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落实两个“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理念,成立数智油气现代产业学院,牵头成立新疆新工科教育联盟,与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48个稳定、优质的企业工程实践平台,累计聘用353名企业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获批国家级新工科项目3项、新文科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2项,努力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示范区。

  切实提升办学服务能力。校区聚焦国家油气安全重大战略需求,围绕自治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八大产业集群建设,推动有组织科研,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5项、二等奖13项。发起成立新疆能源行业CCUS创新发展联盟,服务新疆“双碳”目标。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开展大中小协同育人合作,联合成立文化润疆高等研究院(天山研究院),围绕区域发展重大课题开展研究,不断加强资源汇集、要素整合,育人才、出成果、创一流。

  新时代新征程,校区将建设“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丝路区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基地、面向中亚为主的科技与文化交流基地,努力建成西部高等教育和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示范基地。

  (更新时间:2023年9月)

查看更多
专业方向
专业
学制
学费
证书
授课方式
地点
详情
3年
9.00万
学位证学历证
周末班
北京
3年
18.00万
学位证学历证
周末班
北京
3年
6.00万
学位证学历证
周末班
北京
3年
4.50万
学位证学历证
周末班
北京
3年
4.50万
学位证学历证
周末班
北京
3年
4.50万
学位证学历证
周末班
北京
2年
6.00万
学位证学历证
周末班
新疆
3年
4.50万
学位证学历证
周末班
新疆
3年
6.00万
学位证学历证
集中班

集中班

全日制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