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学院
COLLEGE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北京地质学院测量教研室,我国著名大地测量学家周卡教授担任首任教研室主任,1994年开办测绘工程专业,1999年开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04年成立土地科学技术系,2006年升格为土地科学技术学院,2017年开办土地整治工程专业。


  学院现下设测量与导航工程、遥感地理信息工程、土地资源管理、土地整治工程、公共政策5个系,与教育部、自然资源部等部委联合共建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月球与行星探测国际合作研究分中心、自然资源部土地工程创新中心、资源环境与灾害监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矿区生态修复工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等研究平台。


  学院目前拥有测绘工程(含卓越计划)、土地资源管理(含卓越计划)、土地整治工程3个本科专业;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测绘工程、公共管理(MPA)、资产评估、地质工程(土地资源管理方向)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学院以大地测量、卫星定位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土地法学为基础,以对地观测技术、工程测量、数字摄影测量、工程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调查登记、国土空间规划、国土整治(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低效用地再开发为特色,构建国土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管理的学科体系, 成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新的学科增长点之一。2008年、2009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分别被评为北京市及国家级特色专业; 2011年测绘工程专业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2011年测绘工程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2012年,测绘工程成为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7人,讲师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9人、硕士学位教师2人。另外,中国科学院、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总参测绘局、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部门的11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学院的兼职教授。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研究方向齐全、稳定。于2004 年组建的土地利用工程技术平台与创新团队,为学科的建设和教学、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承担着国家863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研制、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等部委项目100余项;与全国10余个省市自然资源部门进行合作研究。近五年出版各类专著、教材22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0余篇。


  学院现有测量工程、数字摄影测量、土地信息技术、MAPGIS工程、土地利用工程5个实验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和国土测绘地理信息工程北京高等学校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拥有国际领先的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系统、GPS-CORS站与动态RTK测量系统、室内超宽带、WiFi、视频定位与测图系统、三维激光扫描仪、地基干涉雷达测量仪、测量机器人、数字陀螺仪、全站仪、精密水准仪、机载、地面高光谱相机、ASD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全部直读等离子光谱仪、高压密闭微波消解系统、HP图形工作站等仪器设备400余台(套)以及GPS、摄影测量、遥感、GIS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教学科研软件等;建有教育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煤平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山土地整治与测绘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北京市“中国测绘科学院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北戴河地质认识教学实习基地、周口店测绘与土地调查实习基地、南方公司测量教学实习基地、国土资源部房山综合勘查技术野外基地、平朔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野外基地、山西晋城产学研基地等8个稳定的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第四委员会第五工作组主席单位、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土地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挂靠在本院,全院师生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学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培养国土资源领域高层次人才为宗旨,贯彻学校“特色加精品”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国内、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招生简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共 2 篇简章
更多
3年
学制
2.40万
学费
北京 
周末班 
3年
学制
2.40万
学费
北京 
周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