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概况
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七十年来已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后流动站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3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学位授予点19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学位授予点9个。
1984年,首都师范大学设立管理系,2010年,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成立。 学院共有教职工59人,专任教师47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31人、讲师16人,全职硕士生导师41人,博士生导师4人,91.49%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院现有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5个本科专业;公共管理学和国家安全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公共管理(MPA)、国际商务(MIB)2个专业硕士点;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与数学科学学院合作),形成了博硕本等多层次办学模式。为着力增强MPA教育领导与管理方向的师资力量,学校和学院新聘请海淀区8位知名中小学校长担任MPA研究生校外导师和兼职教授。2024年,中共北京市委国安办在首都师范大学设立“北京市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学院承担研究中心的具体日常工作。
学院秉承交叉融合、科学发展的理念,坚持以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与改革为动力,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型管理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学院成立以来,毕业生分布在北京、天津、浙江、四川、新疆、云南等地,在公共管理、社会保障、信息技术、金融教育、交通运输等不同行业工作,取得优异成绩。
学院搭建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保障仿真实训、国际经济与贸易实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商务模拟、学生创新与创业等试验平台;巩固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教学科研、创业实践基地;与诸多国家机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搭建起了研究基地和科研平台,并就诸多领域进行了前沿化、实证化、实用化和本土化的研究。
学院拥有一批毕业于著名大学的学术骨干和享誉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并邀请很多政界商界精英担任学院兼职教授或研究生导师。学院承担和完成了一批国家重大招标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世界银行、国家发改委项目、教育部以及省部级基金项目。学院教师近年在人民出版社等出版专著多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研究》《中国行政管理》《财政研究》等权威杂志期刊发表一系列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等转载。2022年8月,由本学位点教师参与执笔的国内首部政务诚信发展报告《中国政务诚信发展报告(2022)》正式由新华信用发布。2023-2024年度,张丽娜、李春、陈新明教师团队建设的案例教学课堂“全流程应急管理中的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山东寿光洪灾的全景、全程审视”荣获“精品案例课堂”。
学院成立以来,先后与加拿大阿卡迪亚大学、英国亚伯大学、匈牙利罗兰大学、克罗地亚奥西耶克大学等国外(境外)高校就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就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师资培养以及专业建设等方面签订了合作协议。
二、培养目标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是为适应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要求而设立的,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包括: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遵守教育部、北京市和学校的有关政策规定,遵守校纪校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宽厚的学科知识基础,能够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以及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了解国内外公共管理的发展前沿和发展趋势,深入理解市场经济中政府部门及其他公共组织的经济社会职能,以及中国转型时期公共管理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
3.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包括决策、组织、协调能力,文献阅读与写作能力(含学术写作和公文写作),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熟练运用多种管理技术与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及贯穿在其中的创新能力。
4.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相关领域的外文文献资料。
三、研究方向
1.政府创新与社会治理:研究转型变革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改革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包括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机构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重点关注京津冀地区基层政府管理体制、管理机制与管理方式创新,尤其是风险社会时期政府应急管理、公共危机治理等;研究思考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关系重塑,分析各种新经济业态下政府监管体制创新,关注社会组织发展,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探索等前沿内容。
2.公共政策分析:聚焦于政策问题,以公共问题、社会问题、政策问题为牵引开展学习和研究,讨论政策议程设置、政策方案设计与优选,深入分析政策执行问题,研究分析政策终结、政策评估等专题内容。基于专业硕士培养目标要求,重点引导研究生基于政策实践开展专项政策的经验研究、实证研究,包括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环境政策、能源政策等,并形成咨政建言的政策
3.社会保障:关注京津冀地区社会保障事业的协同发展,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加强社会保障发展调查研究,主要聚焦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贫困治理、社会保障与就业、社会保障经办服务等领域。
4.大数据与数字政府:以解决政府数字化转型中的问题为导向,以满足首都北京政府信息化、数字化的实际需求为目标,重点关注数字政府、政务数字大脑等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攻关,以及大数据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公共政策分析等方面的运用,以期为政府管理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支持。
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紧扣国内外政府、社会组织、事业单位等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实践改革前沿,重点关注公共部门招聘与选拔、绩效考核与薪酬福利、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等领域。
6.教育领导与管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综合运用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研究各级各类学校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教育领导行为、管理行为以及教学管理活动的特点与规律,重点关注教育领导人才成长规律、教育领导行为的科学与艺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管理、教育政策与法规制定及执行、校园危机防控管理、教育信息化发展等,以期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事业单位、教育培训机构等相关部门培养教育教学和领导管理两大领域交叉融合的复合型、应用型高水平人才。
四、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包含核心课程、专业方向必修课、选修课、社会实践与素质拓展四大类,总计不低于39学分。
核心课程包括:公共管理理论与前沿、政治学、公共经济学专题、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公共政策分析、社会组织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电子政务、公共危机与政府应急能力建设,等等。
选修课程包括:公共伦理专题、地方政府管理、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应急领导力理论与实践、思维方法论专题研究、教育领导专题、教育人才测评与甄选专题、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题,等等。
此外,社会实践与素质拓展、公共管理案例撰写、学术讲座为必修环节。
五、报考条件与方式
(一)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体检要求。
4. MPA考生的工作年限要求为:
(1)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2022年9月1日前获得本科毕业证书);
(2)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2020年9月1日前获得专科毕业证书);
(3)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2023年9月1日前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证书)。
5.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2025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25年9月1日)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以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复试时必须提交毕业证书原件和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相当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水平的文章(不限学科专业)原件或进修(或就读)学校教务部门开具的进修(或就读)本科课程合格成绩单(6门或6门以上)。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注:
①除中央党校成人教育学院本科学历外,其余的党校本科学历不能报考;
②在国(境)外获得的学历(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
③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提供就读学校同意报考证明,并在录取前先办理原就读学校的退学手续。
④国防生及现役军人报考,必须符合解放军有关部门的规定。
5.报名参加公共管理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报考条件1、2、3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6.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招生名额以学校正式公布数据为准。
(二)报名方式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缺一不可。预计2024年10月启动报名(具体根据研究生院通知),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并在规定时间内持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网上报名编号等材料在网上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网上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2025年首都师范大学MPA招生计划初定为53人(届时还可根据学校招生指标和生源情况增加招生人数)。
六、考试科目
1、初试按教育部规定,全国统考。初试科目: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00分),英语二(100分)。考试大纲为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等联合制定的《MBAMPAMPACC联考考试大纲》、MBA/MPA/MPACC联考辅导教材》。
2、复试科目与参考书目
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公共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公共部门经济学》,黄新华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第一版。
政策科学(同等学力加试):《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版),陈庆云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复试由首都师范大学组织,实行差额复试,一般安排在初试之后的次年3月。复试内容:政治与时事、英语、专业知识、心理测评。
七、学费标准、学习方式及年限
1.学费:18000元人民币/年(具体以学校规定为准,按学制3年缴纳)。
2.学习方式:周末授课,含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定向培养,非全日制)
3.学制:3年
4.毕业证书:毕业“双证”,即毕业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学位,通过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后授予相应学位。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上一篇: 2025年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硕士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
下一篇: 暂无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