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我院”)MBA项目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社会责任感及创新精神,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知识和技能,践行可持续发展的业界领袖和精英为目标,历经31个年头,呈现出国际化、专业化、实践化三大特色。在我院传统学科优势的基础上,发挥多学科融合及社会服务的优势,逐步形成了八大课程模块,其中项目管理与房地产,服务与运营管理和金融三大课程尤具特色。
自1993年办学以来,致力于塑造学院的国际格局,已与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西班牙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国际知名的商学院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
在英国《金融时报》(FT)发布的2024年全球管理硕士百强榜当中,我院管理学硕士项目荣登全球第13位,连续9年稳居全球50强。自2012年,我院连续十二年被腾讯网评为“最具社会影响力MBA院校”。自2017年,同济MBA连续七年被央广网评为“品牌影响力MBA项目”。2022年,全日制MBA项目首次参评英国《金融时报》(FT)排名,跻身全球第65位,位列中国大陆商学院前五,其中毕业生的薪资增幅达到151%,位居中国大陆地区的第3名。
新时代面临新形势,同济MBA顺应时代发展、应对国家要求、依托五大协同-院企协同、院政协同、学科协同、国际协同、科教协同的培养优势,持续开拓创新。面向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举办乡村振兴主题研学项目,将课堂搬到田野,将乡村案例纳入教学;针对技术转移领域的现实痛点,设立技术转移方向,输出高素质的高级技术经理人,旨在解决技术转移人才短缺、专业能力欠缺等问题,服务国家战略与发展。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成为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
二、概念界定
根据教育部要求,从2017年起将硕士研究生分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两类。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三、培养方式
(非全日制)同济MBA项目(中文)
非脱产,学制2.5年。
授课时间:非工作时间。获得拟录取资格后,可自行选择授课时间。
项目特色:(非全日制)同济MBA项目(中文)是为有管理潜质的青年才俊和高级技术型人才转为管理岗位、中高级管理者加速事业升级提供的高端MBA项目。该项目以强化管理能力为核心,注重为学生创造更多价值,适合已经在管理岗位和创业中体现出实力,欲进一步提升未来事业发展能力和空间的考生报考。
依托我院的优势学科,设置项目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AI与协议革命、创新创业、技术转移等多个模块数十门特色选修课程,实现学生定制化培养。
授课教师由兼具深厚学术造诣和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我院教授担当,聘请在大型企业的高管和企业家担任兼职教授,同时邀请优秀校友作为校友导师提供学业和职业的指导。项目提供海外交流和实习的机会,设立专项创业基金资助创业学员,提供全程职业发展服务。校友遍及全国各地,多数在国有企业、跨国公司、政府机构中担任中高级管理职务。
(非全日制)同济MBA项目(英文)
非脱产,学制2.5年。
授课时间:周末。
项目特色:基于同济大学及我院传统学科优势,及与多所世界知名院校10余年的合作基础,精选全球一流师资,由来自亚洲、欧洲、北美各大学的知名教授、企业高管和本校明星教师组成授课团队;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模式等方面均贯彻国际化MBA的办学理念。
本项目涵盖丰富的国际资源,提供多个国家的海外游学暨移动课堂,帮助了解国际一流商学院以及著名海外企业的商业运作,并有机会获得奖学金资助。
四、报考条件
招生对象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心健康,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本科毕业3年(从大学本科毕业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3年以上;
2)国家承认学历的高职高专毕业或大学本科结业5年或5年以上;
3)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2年或2年以上。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考试招生政策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有关规定执行。
五、报考流程
一)、报名程序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与网上确认两个阶段。
1.网上报名报名网址为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网上报名时间:2024年10月15日~10月28日每天9:00-22:00。
网上预报名时间:2024年10月9日~10月12日每天9:00-22:00。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考生应选择学习、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中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可选择教学点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
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复试时将认证报告交我校核验。符合规定条件并申请享受初试加分等照顾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填报相关信息,经有关部门审核通过后生效。
未按规定申报的,不享受相应照顾或加分政策。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我校招生章程的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招生单位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事项,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2.网上确认
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具体确认工作由相关报考点组织实施。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根据核验工作,按要求提交有关补充材料。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所有考生均须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3.准考证打印
考前10天左右,经我校确认准考资格的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二)、全国统一考试
所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一考试
(2024年12月21日)
08:30-11:30,管理类综合能力
14:00-17:00,外国语(英语2/日语/俄语/德语)
三)、分数线划定
联考成绩发布后,同济大学MBA项目自主划定分数线(“同济A线”)。
注:2024年同济A线基本要求:总分不低于162分,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不低于78分,外国语不低于39分。仅供参考。
四)、复试
1.复试时间:2025年3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另定)。
2.复试科目:①125100工商管理(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外语口语与听力、综合能力及专业知识)
3.加试: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笔试。
4.复试资格审查:复试前将对考生的有效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以报名确认截止日期前所获得文凭为准)、学历学籍核验结果、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审查,对不符规定者,不予复试。
六、2025年入学学费及缴纳方式
(非全日制)同济MBA项目(中文):43.8万元。
(非全日制)同济MBA项目(英文):43.8万元。
按学年分二次支付,分别为50%、50%。
注:以物价部门备案信息为准。
七、培养校区
四平路校区。最终培养校区以录取通知书为准。采用工学交替培养的硕士研究生,产教融合基地结合培养方案确定。
八、其他
1.我校招生计划仅供参考。具体招生人数将根据教育部实际下达我校的招生计划以及学校学科发展需求等进行适当调整。
2.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不提供历年试题及复习资料。
3.我校自命题科目均参考大学本科的教学大纲进行命题,部分科目提供考试大纲。
4.考生不得伪造有关证明。一经发现作伪,将取消其考试资格、录取资格或取消其学籍。
九、如本简章有未尽事宜,或与教育部202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规定有冲突,将按教育部文件要求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