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将在未来共同培养研究生,联影将成为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双方将以“双导师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根据协议,培养基地涉及专业覆盖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先进制造、电子信息、工业设计、材料、物理、数学等各领域。未来1-2年时间里,上海交大将逐步建立5到10个类似的联合硕士培养中心,以应对国际化市场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变培养“会制造”的大学生为“会创造”的学生,打造科技创新生力军。
众所周知,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九成以上市场份额被西门子、GE等国际大公司占领,国内的医疗器械公司虽然有一定数量,但在核心技术上缺乏科技竞争力。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我国高端医学器械技术产业人才资源总量严重不足,而且高层次核心人才资源稀缺。
高端医学影像技术产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的高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医疗、电子、机械、信息技术等多个行业交叉关联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作为新兴产业,业内高端人才集中在跨国公司或国内屈指可数的几家知名企业。而且由于我国高端医学影像技术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基础相对薄弱,鲜有能解决关键问题的科研带头人和精通复杂高端科技产品项目管理的复合型技术人才、管理人才。
据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徐学敏教授介绍,此次双方合作,将共同探索如何自主培养高层次核心人才。根据协议,双方将以“双导师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即上海交大将聘请上海联影的资深专家担任兼职导师,与该校相关学科的教授组成导师组,对接产业需求与培养医学影像高端人才为目标,制定培养计划,通过开设前沿课程、开展问题驱动的研究,培养复合型人才。
事实上,目前上海交通大学选择的合作伙伴大都是国内行业领先的本土企业,比如商飞、宝钢、上汽等企业。这些企业既是本土的龙头企业,本身又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以及人才储备的需求。“联影本身就聚集了大量海内外的高层次人才,包括国家千人计划和上海千人计划。”徐学敏教授说,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上海联影将针对科技部、发改委等部委的医疗器械重大专项等开展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的研究,其中PET/MRI、静态能谱CT系统等研究项目将填补我国相关领域的空白。伴随科研课题的开展,将有力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学校预计在未来1-2年时间里,逐步与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网络通讯等领域的公司合作,建立5-10个培养研究生联合基地。预计覆盖300-500名硕士研究生。
选择合作的企业,上海交大尤为慎重。徐学敏称,“研究生是创新的主力军,我们培养的学生重点应该输送到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企业中。因此,上海交大合作的目标锁定在具有相当规模、有创新活力和研发能力的大型国企及民营企业。这与学校一贯秉持的校训精神相关,也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不谋而合。”
您填的信息已提交,老师会在24小时之内与您联系
如果还有其他疑问请拨打以下电话
上一篇: 暂无上一篇
下一篇: 上海交通大学在职研究生各学院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