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是由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1996年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全面开启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前身主体是创建于1979年的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科学系是国内成立较早的计算机系科,建系当年即招收计算机科学专业本科生。建系初期即设有计算机应用硕士点,1985年增设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点,1993年计算机科学系加入理工学院,1999年“计算机科学系”更名为“计算机科学技术系”,2001年加入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03年获计算机系统结构硕士点,2006年获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博士点,2010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从而拥有了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学科体系。2015年9月,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与软件工程学院合并,成立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2017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接受了教育部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在238所参评高校中被评为B+档(全国前10%-20%)。2019年,为有效服务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建设一流信息学科,华东师范大学决定成立信息学部,以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为主体,调入原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部分师资建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隶属于信息学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教职工70余人,其中教授(或正高级师资)14人,副教授(或副高级师资)34人,大部分教师具备海外留学经历。学院构建了一支以国际著名专家为学科带头人,以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知名学者为骨干,学术造诣深、团结协作并且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和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形成了以计算机系统、机器学习、图形图像处理为主的三大研究方向。
自建设以来,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省市、部委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8项。教师们笔耕不辍,除撰写大量学术论文外,还主编了几十本高水平的著作或教材,多本教材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规划和“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高水平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逐年稳步上升。根据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2019年3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数据覆盖时间200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计算机科学首次进入相关学科领域全球高校及科研机构排名前1%。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约50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400人,博士生约50人。依托上海市计算机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简称“实验中心”)省部级支撑平台,积累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实验中心是上海市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高性能微机300多台,另设有数字逻辑设计、计算机组成、嵌入式系统、单片机系统设计、DSP系统设计、计算机网络工程、计算机网络协议、网络安全、高性能计算等专业实验室,以及硬件系统开发设计和学生创新实验室等开放实验室。除满足正常实验教学外,实验中心实行开放管理,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特别是学生创新实验室采用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全天候开放,为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提供优良的条件。近年来,学生在各类科研竞赛中均取得了优秀成绩,本科生队伍多次获得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赛区和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金/银/铜奖,曾三次成功晋级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2019年在第43届ACM-ICPC(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中位列全球41名(大陆高校中并列第9名),在赛前ICPC Challenge中获得全球第一名。学生队伍曾获得全国第十一届“挑战杯”一等奖和全国第十届“挑战杯”三等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和平均起薪始终位居学校各专业前三,社会认可度高。
在四十年来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教育理念和文化氛围。立德树人,攀高行远。学院将始终秉承“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崇高大学理想,恪守“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围绕“育人、文明、发展”责任使命,聚焦“教育+”、“生态+”、“健康+”、“智能+”、“国际+”五大行动计划,为把我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