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ARTICLE DETAILS

华东师范大学积极推进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认真学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决策部署,围绕强化支撑保障、构建课程体系、整合各方资源、完善评价督导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创新。学校成立体美劳教育工作推进委员会,统筹推进学校体育、美育、劳育相关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劳动教育要求,并纳入全校必修课程,推动劳动教育模式创新。探索开展“3L”劳动教育,聚焦理论学习(Learn to know),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聚焦实践活动(Learn to do),提高学生劳动能力,形成劳动习惯,塑造劳动品格;聚焦劳动创新/教育(Learn to innovate/ educate),全面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将劳动教育作为卓越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推动以“双创”为导向的教育改革,系统设计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与数学五大门类知识于一体的跨学科融合的劳动教育模式,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着力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培养。

  健全课程体系,优化内容供给。探索构建多元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公共必修课中设置“劳动与创造”模块,并设置2个学分。启动劳动教育线上和线下精品课程建设,通过理论知识讲授、劳模精神学习、公益慈善讲座等,重点打造线上劳动教育精品课程。围绕创造性劳动主题,首批立项建设16门线下劳动教育精品课程。试点开设“学科教学中的智能教具设计与创造”课程,指导学生借助智能教育装备设计教学工具。推出“劳动与美好生活”“劳动与工作”“园艺劳动”等一批以动手劳动为主的通识课程,促进学生培养劳动技能和行为习惯。加强融合课程设计,如以美术学院相关课程为基础,创新篆刻、木艺、陶艺和漆艺等系列课程,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丰富美的体验,在美的熏陶下感受劳动意义;改革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和形式,将生物认知、劳动生活与体育运动相结合,推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建设,进一步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建设大中小幼一体化衔接的课程体系,携手六所附属学校和幼儿园,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教学内容与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有效衔接,推动构建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整合多方资源,丰富实践活动。结合院系特色,创新形式加强劳动实践,如生命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联合成立“啄木鸟”安全卫士队,聚焦高校实验室安全,开展常态化专业化的安全检查。孟宪承书院成立劳模工作室,举办“话劳模工匠精神,筑教育强国梦”主题教育、长三角高校劳育专题论坛、“走进‘和谐号’,走进劳动模范”等活动,多渠道开展劳动教育。建设校园劳动实践基地,依托食堂、苗圃、宿舍楼等,通过观摩教学、现场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后勤部门联合各院系定期开展系列劳动岗位志愿活动,如设立宿舍值班、食堂帮厨、校园绿化、垃圾分类督导、校车管理等岗位,不断丰富学生劳动教育内容形式。将劳动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长见识、增才干,如师范生发挥专业特长,为抗疫一线人员子女提供“云辅导”,累计服务时长超过7500小时。建立“一带一路”新疆北天山野外实践基地、贵州“大工程——大生态”野外实践基地、云南寻甸课程思政社会实践基地、上海崇明横沙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深化校地产学研合作,打造劳动教育“大课堂”。

  探索评价督导,确保教育质量。从实践评价、效果评价、增值评价三个维度,探索建立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实践评价以学生的出勤率、活跃度、课堂表现为要点,重点考查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和劳动态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考查学生对劳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建立学生劳动素养档案,把劳动课程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增值评价以追踪学生一段时间内劳动能力的变化,进一步激发学生劳动潜能。将劳动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督查工作范围,对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及时反馈意见并督促提出有针对性地改进举措。将劳动教育成效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及各院系绩效考评,进一步激发师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劳动教育质量。

报名申请
请提供以下信息,招生老师会尽快与您联系。符合报考条件者为您提供正式的报名表,我们承诺对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
姓名*
提 交
恭喜你,报名成功

您填的信息已提交,老师会在24小时之内与您联系

如果还有其他疑问请拨打以下电话

40004-98986

热门简章

更多
    0/300
    精彩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