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认真学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更多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卓越医学人才。
聚焦拔尖创新,构建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瞄定“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交叉融合为核心,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通过“X+医”“医+X”双通道,持续加大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力度。“医+X”依托学校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试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探索构建“交叉项目+交叉导师团队+交叉课程+交叉轮训”的育人体系,努力推动形成“聚健康需求、凝科学问题、善协同攻关”的医学科学家培养模式。“X+医”依托“八年一贯、两段完整”的“4(非医学)+4(临床医学)”模式和临床医学博士后项目,探索建立“厚植医文、医理为基、医工驱动、医农协同、智能医信”的多学科融合育人体系,构建“汇多元学科、通临床研究、精实践技能”的临床医师一体化培养模式,积极培养多学科背景的高层次医学拔尖创新人才。近5年来,“医学+”路径培养学生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国家级大赛中获得34个奖项。
聚焦仁心仁术,打造德才契合的人才知识体系。坚持把德育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首要内容,打造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不断强化使命驱动,帮助学生树立探索重要发现、解决重大问题、服务国家需求的理想信念和“珍爱生命、大医精诚”的救死扶伤精神。建设“生命教育长廊”、“无语良师”纪念基地等医学人文教育基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更多具有仁心的医学人才。构建本硕博贯通的多层次、跨学科、个性化课程体系,打造《未来医学》《医工结合与创新》等多门“医工信”交叉、“医文理”兼容的示范课程,切实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构建以医学生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以疾病系统为模块的多学科、整合式课程体系,努力培养学生具备宽广理论基础和多学科复合型知识结构。依托高水平创新实践基地,强化学生交叉性、创新性项目的科学研究实践,不断增强以自主研究为导向的科研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聚焦成长成才,完善体系配套的人才保障机制。成立交叉人才培养卓越中心和学位评定委员会,统筹推进跨院系、跨学科人才培养工作,打造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学术共同体,进一步完善交叉融合的管理体制。通过双聘、兼聘等形式积极引进海内外知名专家,以“双脑计划”“精准医学会聚研究计划”为依托,努力建设一支学科会聚、大师云集的高水平师资团队。构建“医工信”联动路径,建立以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国家医学中心等国家级重大平台为支撑的医教研协同实践平台,不断提升医学教育资源整合能力。探索构建多维度综合评价体系,努力推动从注重论文数量和分数的简单评价向注重成果创新性与关键技术前沿性的综合评价转变,从单一学科或学科类评价向跨学科、多视阈评价转变,从结果性评价向过程与结果、个人与项目、目标与发展结合的评价转变,着力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进一步激发学生成长成才内生动力。近年来,先后产出数十项“医工信”交叉创新实践成果,努力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您填的信息已提交,老师会在24小时之内与您联系
如果还有其他疑问请拨打以下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