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具有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是我国早期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之一,曾经涌现出以王亚南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研究者。2011年8月,厦门大学在原马列主义教学部和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和建设,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首批入选福建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先后被列为“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学科,现又被列为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一流学科”及福建省“双一流”高峰学科建设“A类学科”。
学院是直属学校领导的二级建制单位,主要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理论宣传、资政服务和党政干部培训等任务。学院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思想政治教育、形势与政策等5个教研部,拥有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中心”、福建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厦门大学与国家林业局林改司共建的“中国农村林业改革发展研究基地”、厦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心、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研究所、新时代党建工作研究中心、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理论研究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和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5人(含师资博士后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4人,博导9人,硕导45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80%。教师队伍中,有20多人次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等高层次人才项目,并有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2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1人,厦门大学特聘教授1人等。8个教学科研团队入选省部级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含培育项目)。2个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学院现有校级讲座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10人。
近年来,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及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深入实施综合改革创新工程,全面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努力推进学院的跨越发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学院积极探索和推进“专题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获得广泛好评,教育部网站、新华社有关专稿、《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先后作了宣传报道,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全省高校推广我院思政课教学改革经验;学院4门本科生思政课程均获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同时获批2个省级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成果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特等奖和团中央百篇大学生优秀理论成果文章等奖项;在理论人才培养上,不断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和教学改革,全面落实和完善一级学科培养方案,创新学科团队与教研部协同负责的培养管理机制,强化研究生培养的政治要求和科研导向,在2016年全国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中获得校外评审专家组的“优秀”评价;拥有1个省级博士生导师团队;拥有“厦门大学马列经典著作读书社”“厦门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2个福建省高校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
学院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大力推动科研工作“入主流、创特色、上水平”,科研实力和科研成果显示度得到显著提升。2014年以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项(含重大1项、重点2项),总立项数在全校文科中名列前茅;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学术刊物上共发表446篇学术论文;出版学术著作39部;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项。
在社会服务方面,积极组织开展党建研究、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加强智库建设和资政服务,努力提升教学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社会服务资源的能力,推动教学科研与党和国家战略需要的紧密结合,与社会服务的无缝链接,并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学院教师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和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上发表了90多篇理论宣传文章,获得省部级和厅局级领导批示或被厅级以上部门采纳的资政报告共有32件。
学院党委坚持以一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学院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院党委入选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厦门大学首批教工党建工作示范点;多个教工支部被列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