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学院
COLLEGE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以下简称“学部”)是以声、光、电、磁、量子等物理前沿为基础,以微电子与信息通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与保密、新型超级计算等为重点,以海洋智能传感器、海洋智能信息和海洋智能装备研发等为特色,以智慧城市、智慧海洋、智慧生活等为应用领域,产教融合、科教协同的研究教学型学部。其前身可以追溯至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后历经海洋物理系、物理学系与电子系、技术科学学院等发展时期,1999年建制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年3月成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学部下设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海洋技术学院4个学院和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国家保密学院、软件学院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建设。

  学部现有教职工353人,其中,教授62人,副教授95人,博士生导师58人。现有国家级创新团队和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各1个。教师中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国家级人才称号者近2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获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省级人才称号者10余人。依托筑峰人才工程、青年英才工程,学部通过并实施工科高层次人才计划(海川人才计划)和柔性人才引进细则,打造了包括筑峰、海川、英才及青年教师的高层次多元化人才队伍。

  学部积极推动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加大平台建设,构建起了特色鲜明、大平台支撑、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有重要影响力的信息学科群。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电子信息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海洋技术等交叉学科博士点3个、物理学等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大数据、人工智能2个方向获批山东省产教融合联合培养试点基地。信息与海洋交叉、科学与技术融合的学科体系铸成了学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显著特色。学部设有15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管理3个学科门类,现有“国家一流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2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十四五期间,新增网络空间安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声学等7个本科专业。海洋技术专业在软科2024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第一。学部现有多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及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学部通过加强质量监督、评估与控制,保障和提高了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年高于90%、升学率接近50%,人才培养质量广受社会赞誉。

  学部在卫星海洋遥感、海洋声学探测、激光大气遥测、深海原位测量、海洋大数据技术、海洋传感网技术、水下机器人及其导航定位等研究领域位于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行列。建有海洋大数据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国家级平台,教育部海洋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海洋物理高端仪器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海洋智能系统与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智能感知芯片与系统重点实验室等14个省部级平台。近五年来,学部承担各类科技项目320余项,立项经费总额突破3亿元,教师发表顶尖期刊论文4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50余项。

  近年来,学部大力推进开放办学,不断深化国内外合作,积极推进产教融合,着力推动科研及成果转化。先后与海尔、海信、歌尔、浪潮、航天宏图、易华录、SNP、华为、58同城及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签署合作协议,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创新、精准发力,培育了以青岛镭测创芯有限公司、青岛海研电子有限公司、青岛国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学部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及相关组织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承担多项国际合作项目;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多层次合作办学及联合培养,为学生提供大量赴欧美和港澳台名校接受联合培养的机会,吸收法国、韩国、俄罗斯、巴基斯坦、津巴布韦等国家留学生来华留学。

查看更多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 · 招生简章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共 0 篇简章
专业方向
专业
学制
学费
证书
授课方式
地点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