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公共卫生学院的历史可溯源至上个世纪1907年宝隆博士创办上海德文医学堂时,即有由德国江哥斯博士讲授公共卫生学课程,后于1913年开设卫生学馆,其后虽迭经历史变迁,卫生学馆仍以它顽强的生命力保存下来并发展着。1951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随医学院由上海内迁至武汉。1953年,正式招收卫生学专业本科生暨建立卫生系,是全国最早成立的6个卫生系之一。1986年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0年5月高校合并,华中科技大学组建,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学院现有6个系,1个研究所,1个教学实验中心: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卫生毒理学系、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环境保护部武汉环境医学研究所;预防医学教学实验中心。拥有具备国家评价资质中心3个:农药毒理评价研究中心(四阶段评价)、保健食品功能学检测中心、环境影响评价中心(乙级证书)。拥有校内外跨学科研究中心2个:同济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和伤害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
学院学科建设历经沧桑五十余年,一次一个历史性的跨跃、一程一座丰碑。1981年,获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989年,环境卫生学(环境医学)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1995年,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997年,国家重点学科点环境卫生学科和校级重点学科劳动卫生与职业医学,通过“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评审;1998年,获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设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2001年,学科调整后的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学科点再次跻身于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行列;2002年,被批准为首批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教育试点单位;2002年,批准建国家环境保护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2003年,批准建环境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4年,学院“环境与健康创新研究平台”批准为国家“985工程”项目建设单位;2007年,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科点获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资格;2008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被评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并设湖北省“楚天学者”岗位;2010年,获批省部共建“环境卫生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85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33人、硕士生导师67人、讲座及客座教授20余人。在教师中,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1人。
学院有较强的综合办学实力。设有:预防医学专业和妇幼卫生、卫生检验检疫、卫生统计、环境医学4个后期分化专业,形成集全日制本科、硕士、专业硕士、博士、博士后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是湖北省品牌专业和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单位,2009年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现有国家精品课程二门,省级精品课程二门,校级精品课程三门。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求真务实,不断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院每年在校本科生约600~700人,在校硕士300余人,在校博士120余人。以“梦飞舞”文化艺术节和“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基地”为载体的大学生素质拓展平台已建立。通过平台,学生展现自我、激昂青春,内塑精神、外树形象,提高综合素质。近几年,有4篇博士论文获国家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有13篇博士论文获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先后有18名本科生获省级奖,其中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金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本科生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十余篇。近八年,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其中考研录取率为30%~45%;研究生就业率95%~100%。
学院瞄准预防医学国际前沿研究领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近五年(2006~2010年)新批准各类纵向课题604项(如:“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横向课题624项,到位科研经费近亿元。现每年SCI收录论文为80-100篇(其中国际顶级期刊8-10篇/年,如:NatGenet/IF36.4、JClinOncol/IF18.9、Circulation/IF14.4、AmJEpidemiol/IF5.8、EnvironHealthPerspect/IF6.1等)。近5年获省部级成果奖1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发表出版物及专著57部。
学院始终坚持对外开放,注重发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瑞典、日本、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研究所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有20多位海内外知名学者被聘为学院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派出各类出国留学人员100余人次。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将发扬“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和“追求卓越,促进健康”的院风,努力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