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程】2001年6月文法学院法律系成立。2004年10月法学院成立;2005年4月成立政治与行政学院,2016年6月法学院与政治与行政学院合并为法政学院。
【专业与学科建设】学院设有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三个本科专业;2014年7月法学专业获批为第五轮校级重点学科,2018年1月学院获得法律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拥有2 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 个校级特色重点学科;拥有1 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1 门校级精品课程、1 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学院拥有模拟法庭、速录技术实验室、证据技术实验室、应用社会学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平台,有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霞山区民政局等2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霞山区民政局为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专业建设特色】学院注重涉海学科和专业的建设和培育,设立海洋法研究中心,在海洋法、渔业法、海洋政治与战略、海洋社会与文化、海洋意识和海权教育等领域的研究上取得了丰富的成果。2013 年以来,学院教师撰写出版《海洋法基本问题研究》《海洋社会建设》等涉海著作5 部;获批“海洋发展战略背景下我国海上犯罪体系问题研究”、“海权教育立体课堂探索研究”等省部级和市厅级涉海项目13 项(其中省部级8 项、市厅级5 项);发表《我国领海外国家管辖海域的刑事立法问题》《风险社会中的渔民与海洋渔业“双转”政策的冲突》等涉海科研论文31 篇。学院重视地方立法建设,开设地方立法课程,2013年和2016年分别成立“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 、“湛江市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 截止2018年9月底,共完成省市两级人大常委会及相关部门委派的征求立法意见、表决前评估、专题调研等任务共计145项,承担省市两级人大地方立法草案起草任务12项。
【师资队伍】法政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多学科交叉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73 人。有专任教师58人,其中教授5 人、副教授24 人、博士29 人、硕士生导师5 人,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 人、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培养计划人才1 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8 人。另外还聘请梁慧星、张保生、刘恒、符启林、王崇敏等16位全国著名的学者担任法学院的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科学研究】学院拥有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广东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广东省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湛江市检察理论研究基地、广东海洋大学法学研究所等科研平台,形成了“海洋法”、“刑事法”、“宪法与行政法” 、“民商法”、 “ 海洋政治与战略”、“海洋社会与文化研究”等科研团队。2013年以来,学院教师承担科研项目共计124项,合同经费总计800余万元。其中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纵向项目36项,横向项目80余项。公开发表各级各类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45篇。以第一作者完成著作成果12部。
【对外交流合作】学院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建立了资助教师国际国内交流制度。鼓励与资助教师出国访问,鼓励教师与一些国际著名研究机构和著名学者开展高层次的学术合作与研究;鼓励教师到国内著名高校进行访学。部分教师先后到法国、英国、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修、合作研究、参加教学技能培训;部分教师先后到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国内高校做访问学者、攻读博士学位、作博士后研究等。近4 年来,先后派出教师访学进修13 人次,参加国际和国内重要学术会议30 余人次。,学院还积极寻求合作办学,实现优势互补。根据我校与韩国忠北大学、济州大学、新罗大学、中央大学,以及台湾高雄海洋科技大学、佛光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协议,学院积极选派学生赴韩国、台湾高校进行为期半年或一年的交流学习。2014 年以来,我院已有学生8 人次赴韩国、台湾高校交流学习。
【学生教育与管理】学院学生工作以“关爱学生,培育英才”为工作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工作目标,以思想引领工程、阵地建设工程、英才培育工程、学风创优工程、素质提升工程、就业创业工程、身心和谐工程、奖助育人工程、队伍提升工程为抓手,不断推进学生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推进学风和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2300余人。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96.8%,均高于全省同专业平均水平;学生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通过率达42.4%;法学专业学生参加司法考试最高通过率达65%;参加公务员考试通过率31%,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综合管理】学院综合管理规范高效。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决策体制,建立了党政联席会议决策下的分工负责制、领导班子例会机制、专业团队负责人值班机制、院务公开与监督机制、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教学科研激励机制等。学院秉承“广学明德、海纳厚为”的校训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建设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办学水平较高、综合能力较强的教学研究型学院为目标,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应用型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