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是在1954年学校成立时最早创建的院(系)之一,目前有教职工66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超过50%。学院现有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四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350余人, 硕士研究生100余人。重庆市物理学会挂靠在本院。
学院下设物理学系、电子工程系、光电工程系、实验教学中心、太阳能研究所、物理教育研究室等教学科研机构。学院实验室面积12000余平方米,有教学科研设备4000余万元。其中实验教学中心设有普通物理学、信息光学、近代物理、教学法、传感技术、电子技术、电工技术、通信技术、电子制作、仿真技术、单片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光伏技术、光电检测等20余个专业实验室和智能家居、LED封装与测试、风光互补发电、PCB/SMT、光学元件组装、液晶材料制备与检测等专业实训室。
长期以来,学院高度注重学科建设,现有物理学、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硕士点,拥有重庆市重点学科--物理学。学院还拥有多个市级教学及科研平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光电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光学工程高校重点实验室、以及两个科研创新团队。
近年来,学院致力于OLED器件、全固体薄膜充电电池应用、薄膜光电池及系统、宽带隙薄膜光电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探索出了一种能在低电流密度下运行的高效率、长寿命叠层(Tandem)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技术,显著提高了发光器件的寿命;制备出了性能良好的p型ZnO:In-N薄膜;建立了硅基全光谱GaN/InGaN/c-Si级联p-i-n叠层结构的宽光谱吸收和光电特性的理论模型,为开发新一代全光谱高效率光伏电池奠定了基础;提出了“时域抗振干涉测量原理”和正弦相位调制(SPM)干涉测量方法。
自学院(系)创建以来,已累计培养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 1万余人,为国家和重庆教育事业及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学院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严格教学管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教育和个性化培养。采取模块化、层次化的实验教学并通过开放实验室等举措,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有近50%的本科学生参加了教师的科研工作,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光电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单片机设计竞赛、数学竞赛和“挑战杯”比赛中多次获得全国等级奖和重庆市级奖励。我院毕业生以其思想素质高、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强等特质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近五年来,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