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北工业大学紧扣“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发展主线,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立足“三航特色”,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坚持立德树人,完善思政教育体系。学校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快推进思政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持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大力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创新。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导学思政”为核心,将“四史教育”全面融入思政课程教学,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展“百名总师校友讲思政课”活动。二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以“门门课程有思政”为目标,把爱国主义、延安精神、西迁精神等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建设研究生特色思政案例库。三是加强导学思政建设。出台《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导师岗位管理办法》《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等文件,规范研究生导师的管理服务工作,发挥导师在导学互动中的价值引领、事业选择、生活指导作用。成立翱翔导师服务中心,为导师提供学习培训、政策咨询、心理指导等服务,支持青年导师到高水平大学学习研修,挂职交流。夯实导师第一责任人职责,选树导学示范团队,引导研究生“立大志向,上大舞台,入主战场,干大事业”。其中,研究生教育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坚持服务需求,深化教学育人体系改革。学校坚持服务需求,深化改革,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一是瞄准“卡脖子”技术突破和重大民生需求,培养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发挥学校特色优势,聚焦新材料、先进制造等优势领域,超常规制订培养方案。二是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推动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研究生培养过程,加强系统科研训练,发挥团队的协同指导、平台的资源支撑、项目的牵引带动作用,形成系统性训练模式,突出学术创新。三是健全“产学研用+国防”培养模式,扩大工程博士“专项班”模式示范引领作用,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设立“智能空天系统”“两机”等16个工程博士专项班,构建“校内首席专家+行业产业首席专家”为核心的导师团队,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四是聚焦科技前沿和未来发展,培养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加快无人系统科学与技术、柔性电子学、生态环境、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等新兴交叉学科领域人才培养,设立“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项目”,探索多学科导师团队培养,发挥多学科协同育人优势。2021年,学校获批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柔性电子学2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坚持提高质量,构建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学校不断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牢固树立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加强培养过程质量管理。一是抓紧抓实培养过程关键环节管理。健全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完善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制度,探索引入学科核心课程考核,提高招生质量和效率。实施研究生课程提质计划,注重研究生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加强数学、物理、计算机、外语等课程示范中心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研究生“金课”。二是完善奖助体系和成本分担机制。构建校院两级奖励体系,增设校级特等奖学金和院级奖学金,建立动态调整的“助研、助教、助管”制度,完善“科研经费博士”制度,明确“立德树人、激励创新、岗位育人、成本分担”基本原则,进一步强化价值导向、学业激励和责任落实作用。三是完善质量保障运行机制。持续推进质量监测分析系统建设,强化校院督导队伍职能,对研究生培养各环节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和指导。开展在校生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发布年度质量报告,实现过程管理的前置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牢记“国之大者”,主动适应新时代新阶段新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学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您填的信息已提交,老师会在24小时之内与您联系
如果还有其他疑问请拨打以下电话
下一篇: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