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学院
COLLEGE

经济管理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可追溯到原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36年创建的农业经济学组,是近代农业经济学家南秉方、刘潇然、张德粹先生在西北创建的最早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后经万建中、王广森等著名农业经济学家传承与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上世纪60年代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8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学院拥有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农林经济管理和应用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商管理、金融硕士、农业硕士(农业管理)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下设农业经济与管理、林业经济与管理、农村金融、农村与区域发展、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等5个二级学科方向;其中农业经济管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林业经济管理为省级重点学科,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应用经济学下设金融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3个二级学科方向。学院拥有农林经济管理、会计学、土地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经济学、金融学和保险学等9个本科专业;其中农林经济管理为国家级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级名牌专业等,金融学为陕西省特色专业,经济学为校级名牌专业。

  学院设有经济学系、管理学系、农业经济学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MBA教育中心、党政综合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信息资料中心、经济管理教学实验中心和《陕西农业科学》编辑部。学院现有教职工150人,其中专任教师123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0人,副教授46人;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46人。目前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和省级教学团队3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1人、各类省级人才13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2人、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陕西省“三秦学者”3人、陕西省“中青年领军创新人才”1人、陕西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1人、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1人)。同时,学院聘有“学术院长”1人、“讲座教授”1人、兼职教授若干人。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257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521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66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104人,博士研究生123人,留学生44人);现有非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346人,陕西工商管理硕士747人,在职农业硕士29人,函授学生232人,博士后研究人员22人;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累计为社会培养学历研究生3020人(其中博士后研究人员12人,博士研究生582人,硕士研究生2426人),本专科生23903人。

  学院在农业产业经济、农村金融、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贫困与反贫困、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等领域形成相对稳定的特色与优势研究领域。近五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各类国际合作课题以及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近两百项;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奖励三十余项;出版专著、教材、译著六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千余篇,其中SCI、SSCI、EI收录论文272篇;十余项政府咨询报告获得国家级领导人、省部级领导人肯定批示。

  目前学院拥有中俄农业科技发展政策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陕西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协同创新研究基地、西部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农村金融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软科学研究基地、陕西省乡村振兴发展智库、西部发展研究院等8个省部级研究中心(基地、智库);拥有西部发展研究院、农村金融研究所、应用经济研究中心、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等4个校级研究中心(所);设有工商管理研究中心、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等3个院级研究中心。同时,设有宁夏盐池县农业农村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基地、宁夏原州区农业农村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基地、盐池县皖记沟村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站、原州区申庄村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站、宝鸡市金台区蟠龙镇新庄村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站等5个固定观测基地(站)。

  学院坚持开放式办学,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方面,先后与英国雷丁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德国吉森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等20余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截止到2019年12月30日数据)

查看更多
专业方向
专业
学制
学费
证书
授课方式
地点
详情
3年
8.80万
学位证学历证
周末班
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