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源于1970年成立的“潜艇与鱼雷动力能源研究室”(对外称新能源研究室)和1978年成立的金属材料热处理研究室,“潜艇与鱼雷动力能源研究室”1985年扩建为新能源研究所,1986年新能源研究所与化学教研室合并成立化学工程系,2002年升级为化工学院。金属材料热处理教研室后发展为机电学院材料系。2006年5月,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由原化工学院和机电学院材料系整合,组建新的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特种材料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船舶与海洋先进材料及制造技术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先进海洋材料黑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海洋新能源与防护材料黑龙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医学工程材料与器件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共6个省部级创新研究平台。
设有金属材料研究所、腐蚀科学与表面技术研究所、复合材料研究所、无机功能材料研究所、材料加工及智能制造研究所、电化学工程研究所、海洋先进材料研究所、实验教学与分析测试中心,共8个基层学术组织。
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该学科被评为国防特色学科和“十二五”黑龙江省重点学科;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和“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4+0)”3个本科专业。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学院现有教职工166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1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1人,现有博士生导师73人,硕士生导师121人,博士后研究人员61人。国家级人才3人,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龙江学者5人,省杰青4人。聘任兼职、客座教授42人,特聘教授1人,为诺贝尔奖提名获得者冈本佳男。现有各类学生2055人,其中本科生1 252人,硕士研究生495人,博士研究生273人,留学生35人。
学院现有实验室面积约21000 m2,拥有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高分辨率CT检测系统、5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原子力显微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等大型分析测试仪器设备,助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学院瞄准材料、化工和环境学科国际前沿,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我校“三海一核”办学特色,注重学科交叉。近五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各类项目3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5000万元,获省部级奖励10余项,其中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近五年我院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Chemical Reviews、Advanced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SCI检索论文800余篇,实现了我校在Science上零的突破,高水平论文持续突破,有力支撑了我校材料科学、化学和工程学三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材料科学进入Top 200行列。
学院广泛加强和拓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日本北海道大学签署双边合作协议,互派留学生。与俄罗斯、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瑞典、韩国等多家国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或公司建立了实质性科技合作和人才培养交流关系,进一步加快了学院高水平的国际化办学进程。
学院重视学生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院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国内一流综合赛事中屡获佳绩,并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知识与创新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多次摘金夺银,本科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覆盖率达100%。学生出色的创新精神和可靠顶用的品质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就业领域可谓“上天下海入地造芯做5 G”,主要去向以航发、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电子、核工业等国防科技单位为主,同时也备受中兴、华为、商飞、一汽、中车、中铁、京东方、CATL、中芯国际、中信、歌尔、美的等知名企业的青睐。近三年本科生升学率保持在55%以上,保研率稳定在15%以上,升学单位包括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