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1954年,华东理工大学(时名华东化工学院)成立了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开设了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2000年,获教育部批准试办研究生院,并于2004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研究生院。标志着学校研究生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在过去的20年里,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学校不断加强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学科设置涵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艺术、哲学、教育、交叉等12个学科门类。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
学校持续开展研究生教育领域政策改革和实践探索,积极推动科研创新,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实践。同时,还加强了研究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为研究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下一步,学校研究生教育将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以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不断完善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求的一流研究生教育体系,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华理力量。
定位清晰 目标明确
外国语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按照内涵式发展的总体思路,培养能够服务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高层次、应用型和专业化的外语人才。为确保实现这一目标,学位点着力于在素质、知识和能力三个层面提升培养人才质量。在素质层面既培养强烈的家国情怀,又培养宽阔的国际视野;既培养独当一面的胜任力,又培养协同合作的团队意识。在知识的层面,重点传授语言知识、语言技术和相关人文历史知识。在能力的层面,培养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工具使用能力。
强化师资队伍 提高育人胜任力
外国语学院把强化师资队伍作为学位点建设的建基工作。目前的导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86%,具有国外学习和研究经历教师占比93%,1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人获上海市育才奖,1人获华东理工大学青年英才校长奖。学位点建章立制,对导师开展全过程育人工作提出各项明确要求,开展定期的导师组专题学习和研讨,组织教师参加师资培训与学术交流。其中,翻译硕士学位点上岗导师参加翻译教指委组织的师资培训比例为100%。最终将学位点的导师团队打造成一支能胜任、会学习、有发展的队伍。
知行合一 突显特色
外国语学院秉承专业性与应用性的培养思路,鼓励和引导研究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发挥专业所长服务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研究生在读期间所取得的应用性成果表现出类别多样、专业性强和市场化高等特点。成果在高水平期刊论文发表、优秀毕业论文、译著、研究报告、创新创业、会议传译、国际交流合作、比赛获奖等多个方面均有体现。2022级翻译硕士研究生盛颖瑞同学荣获第三十五节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英译汉一等奖,该奖项被誉为翻译界的“诺贝尔奖”。研究生在读期间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导师负责的各类研究或实践项目,项目完成质量高、专业性强,得到委托方好评。研究生完成的会议传译或者译文译著等任务,多产生于各社会机构的真实需求,其成果直接进入市场,市场化和社会化程度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提升中国文化感染力和中华文明影响力”。外国语学院立足学科建设,以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为抓手,精心翻译学术著作和讲述中国文化历史的作品,为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久久为功。自2015 年以来,学位点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或者项目主译的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已近20项。该类项目的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建立包括研究生在内的团队,其成果推动中国学术与国际学术的互动,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为在国际上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贡献力量。
您填的信息已提交,老师会在24小时之内与您联系
如果还有其他疑问请拨打以下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