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ARTICLE DETAILS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第二届中国智慧医疗创新创业发展论坛顺利举办

  1月7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中欧智慧医疗研究院、中欧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管教育课程部、分享投资协办的“第二届中国智慧医疗创新创业发展论坛”,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校区隆重举行。为了践行《健康中国2030》行动纲要,本次论坛紧扣国家健康产业政策导向和大健康产业时代脉搏,以创新创业为出发点,以智慧医疗生态体系发展为着力点,云集学术专家,业界权威、行业领导、医疗创业者、医疗投资人,聚焦新药研发、生物科技、创新器械、医疗服务、医疗投资五大板块,开展前瞻性、权威性、预见性的深度交流对话,分享我国智慧医疗领域最新的成就和技术应用,研判智慧医疗产业新趋势,全面梳理大健康生态发展需求、机遇和挑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中欧智慧医疗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汪泓教授发表开幕致辞。她在致辞中表示,时隔2年,第二届“中国智慧医疗创新创业发展论坛”再次于中欧校园成功开幕。在此期间,众多与会嘉宾们作为医疗行业的从业者,参与并见证了我国医疗体系从快速研发和批准、大规模检测到临床治疗的“中国经验”“中国速度”。

  汪泓院长表示,2016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紧跟《“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国家战略规划的步伐,自至今已连续8年开设了中欧智慧医疗创业课程,由朱晓明教授担任创始学术主任,课程得到了众多院士、专家、教授等重量级人物的大力支持和亲临授课,业内的顶尖企业家和大咖纷纷加入,使其成为了集学术与实践于一体,具有极高学术性和影响力的学术高地。在2023数字医学技术及应用创新大赛上,我们喜闻中欧智慧医疗创业课程校友荣获重要奖项,凸显了中欧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科学研究所取得的一系列突成果。未来,中欧将继续在课程中持续关注如语言语音智能、视觉智能、知识图谱、结构化数据、人工智能、AIGC、元宇宙,数字孪生以及ChatGPT大模型等关键技术,继续创造商学院进军智慧医疗领域的先例。

  汪泓院长指出,学院自2021年成立中欧智慧医疗研究院,在朱晓明教授的带领下,秉承“大医精诚”的理念,通过产学研多元结合,围绕智慧医疗,结合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精准医疗、转化医学、未来医疗等方面,开展了诸多学术研究,既为学术界,又为产业界的结合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我们期待在本次论坛中,智慧医疗界的学术大家和业界朋友们能够深入交流行业实践经验,为人类医疗健康和养老健康事业贡献更多中国案例、中国智慧和力量。

  在第二届中国智慧医疗创新创业发展论坛的启动仪式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原院长、中欧智慧医疗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朱晓明,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院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教务长、市场营销学教授王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原所长孙晓波共同上台参加。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南开大学校长、分子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家饶子和院士围绕“新发再发传染病病原体的研究”发表主旨演讲。

  饶子和院士首先从科学家视角分享了人类从非典到新冠等传染性疾病中所获得的医疗科研、医药研发等方面的宝贵经验与科学预判,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指出,传染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和药物开发需要政府长期稳定的支持。全球性的传染病的防控需要国际间的紧密合作,“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包打天下”。饶子和院士表示,在抗击新冠疫情之中,中国科学家在基础研究及病毒药物靶点和作用机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围绕新冠病毒研究发展起来的技术平台现在都逐步应用在其他方面。比如,伴随着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综合抗体的研究日新月异。当下,我们可以从康复病人的血液里面提出几百上千种抗体,为强效药研发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饶子和院士强调,AI技术的发展与结合,也为新药研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机遇。随后,饶子和院士通过自身的科学生涯以及其带领团队在新发再发传染病研究领域的数十年的坚守,对“守正创新”和“科学家精神”做出了最好诠释。“传染病不赚钱,但是传染病跟社会、民生密切相关。”正是医务工作者和科学家的使命和信仰,引领着他和团队在数十年的研究工作中,围绕生命科学领域“病原体在生命过程中的三个科学问题:进入、复制、转化”不断地发现与突破。

  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上海转化医学中心主任、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学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赛娟院士围绕“转化医学研究方向和成果及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建设和发展”主题发表主旨演讲,介绍了转化医学的背景,国内外发展的历程,并重点介绍了我国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建设发展的情况、亮点、运行机制和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及产学研融合与成果转化情况。

  她指出,转化医学提出的背景源自20世纪80年代末,伴随着科技投入的增加、基础医学快速发展,但是疾病,特别是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却依然居高不下,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鸿沟,由此转化医学应运而生。她表示,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是“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规划的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项目围绕国家提出的三大系统(即资源信息、技术支撑和临床转化三大设施系统)和六大技术平台(即标准化临床生物样本库、临床资源深度分析和挖掘平台、生物标记物与新药研发平台、诊断试剂与仪器开发平台、分子病理与影像技术研究平台、转化医学病房等六大技术平台)形成一个系统化、规模化、集成化的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针对我国重大疾病诊疗中的关键技术,重点在肿瘤领域,代谢性疾病领域和心脑血管疾病领域等重大疾病,研究相关发病机理和规律,建立相关疾病预测、预防、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的理论、模型和方法,解决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中的重大科学问题。陈赛娟院士表示,经过多年的建设,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已实现了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研究上下游结合的转化医学研究完整技术链,基本建成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领衔全国、比肩世界的国家级综合性转化医学研究基地,全力促进转化医学的进程,为“健康中国”作出贡献。

  生物医药专场由6位杰出专家作分享:

  泽璟生物创始人盛泽林博士(EMBA2008)以“中国本土创新药企的发展机遇”为主题发表专题演讲。他指出中国在过去四十年新药创新经历了从慢到快的发展过程。他表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同时拥有政策优势、多元化的人才优势,以及平台技术的完善和丰富的资本投入。他呼吁,中国创新企业应以更加积极的策略参与国际竞争,逐步实现国际化。“只要努力,中国也可以孕育出伟大的生物公司。”盛泽林说。

  滨会生物创始人刘滨磊博士以“创新溶瘤病毒研发现状及展望”为主题发表演讲。他指出,作为肿瘤治疗的新型技术,溶瘤病毒研发虽有起伏,但是近五年来发展迅速,在临床试验方面,亚洲最近五年有大幅增长,同时中国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表示,溶瘤病毒的优势有:适应症广、生产简单,但此前系统给药方面存在不确定性,滨会生物通过400多例病人的用药回顾性分析证明,溶瘤病毒联合化疗药,可以大幅提升病人的平均生存时间以及中位生存时间。

  中科奥格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潘登科博士(SHS2021)围绕“异种移植现状和临床应用研究”为主题发表演讲。他指出,器官衰竭唯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器官移植,有两种解决方案,第一呼吁捐献,第二就是异种移植。他表示,学界认为异种移植是下一场医学革命,未来两到三年就是异种移植的“黄金时代”。他强调,关于异种移植的研究需要战略科学家、生物学家、器官移植、伦理学家的多方合作,需要从产业界以及国家层面,在伦理、监管、临床层面共同建立不同于同种移植的异种移植的规范和诊断治疗体系。

  兰度生物创始人佘振定博士以“生物医用材料研发创新与产业化”为主题发表专题演讲。他表示,中国消费群体大,高端医疗消费和美容性消费迅速增长,未来5-10年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市场。他认为做企业危就是机,机就是危。关于企业经营,他分享了三个思考:一、抓住机遇,人口老龄化和经济的发展,为医疗创新和发展创造了更多机遇;二抓住痛点,临床痛点是创新的源头,所有创新都要紧紧围绕临床需求来开展;第三抓住政策,在集采和控耗的政策背景下,创新是保证企业竞争力和成长的唯一选择。

  亿康基因董事长陆思嘉(SHS18)以“精准医学在辅助生殖中的应用与机遇”为主题发表演讲。他指出,从精准医学在辅助生殖的渗透率来看,中国目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他认为未来无论是从辅助生殖本身的渗透率还是精准医学的应用,中国都有巨大空间。他强调,未来亿康会参与精准医学的广泛引用,胚胎的广泛筛查,会有智慧生殖系统,让生育本身更加精准、更加智慧。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原所长孙晓波教授围绕“基于多组学技术的药用植物创新药研发的思考”进行了主题演讲,他认为未来单一药物、单一靶点对单一疾病的治疗受到巨大的挑战,而基于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网络药品学等技术,结合实验室和临床的技术,多组学的融合,对未来难治型疾病会有很大的前景。

  下半场,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以“高端医疗装备核心技术与前沿势态”为主题首先为大家进行了主旨演讲。他跟大家分享了高性能医疗器械它的核心技术、版图以及这个领域重要的若干国际前沿创新动态。他认为在这么一个颠覆性技术风起云涌的时代,特别是现在经济创新环境下,产业发展环境下,更需要关注源头创新。医疗器械领域创新最大的特点是必须以医学为出发点和结束点,既要问题从医学提出来,又要应用场景在医学上。他非常期待科学家能够跟医学专家们一起交汇合作,开辟我国新一轮蓬勃发展的局面。

  医疗器械暨数字医疗专场由7位杰出专家作分享:

  迈普再生医学创始人袁玉宇博士(SHS18)以“医疗器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实践”为主题分享了包括医疗人才结构的单一性、产业转化效率低下、政策不确定性以及临床知识产权管理的模糊性。他强调,与药品市场不同,医疗器械的成长依赖于多品类的创新和发展,这一洞察为行业专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策略和方向。

  唯公科技创始人李为公博士以“流式及流式荧光技术在免疫诊断中的应用”为主题做了分享。他深入分析了流式细胞术和流式荧光技术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它们在快速、准确识别和分类人体免疫细胞中的作用。李博士指出,这些技术对于早期疾病诊断、治疗反应监测和个体化医疗策略的制定至关重要。他还强调了这些先进技术在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和疾病管理效率方面的潜力,为现场听众描绘了一幅医疗技术创新促进健康管理进步的生动画面。

  领航基因创始人兼董事长夏江(SHS21)以“数字 PCR 在快速检测领域的应用”做了分享。他强调,数字PCR技术凭借其超高灵敏度和精准性,在疾病早期诊断、病原体检测以及遗传性疾病筛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还讨论了数字PCR在快速检测领域的广泛应用,如癌症标记物的追踪、传染病的检测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夏博士的分享不仅提供了对这项先进技术深刻的洞见,也展示了其在未来医疗健康领域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术木医疗创始人张锦景以“数字医疗在 ICU 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数据服务”为主题做了分享。他详细探讨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如何革新重症医学领域,尤其是在提高重症监护室(ICU)的医疗效率和患者安全方面。他分享了人工智能在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预测病情变化以及优化治疗方案中的重要作用。他还讨论了通过数据分析提升医疗决策质量的潜力,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ICU的运行效率。

  又见一心创始人韩智其(SHS23)以“精神心理疾病如何利用 AI 和大数据破局” 做了分享。他指出,尽管我国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数量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但通过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我们有潜力大幅提升服务效率和治疗质量。他提到中国虽有140万持证咨询师,但实际能从业并且合格的专业人士数量远少,强调了高质量心理健康服务人才的培养与成本。此外,中国有着庞大的失眠和焦虑人群,这强化了利用科技手段提供精神健康服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爱照护医疗科技联合创始人孙玉灵博士以“基于 AIGC 技术的全天候长期照护解决方案” 她指出,智慧养老行业面临多重挑战:大数据支持不足、专业化服务能力与连续性照护需求的差距、商业保险参与度低、以及运营精细化程度不足。特别是在失能失智长者照护方面,存在对多源、多模态高质量数据的依赖性,以及对专家经验的需求。鉴于这些长者的病程长,她强调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精准治疗和照护的重要性。这一洞察为推动智慧养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最后分享投资创始合伙人黄反之(SHS16/MBA2003)以“北交所近期变化及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影响”为本次论坛做了主题演讲。北交所的爆炸式增长并非简单的炒作,而是市场前瞻性的体现,其设立旨在完善资本市场和改进新三板,着重培养“专精特新”企业。他指出,北交所之前的挑战主要在于挂牌公司质量不足,但随着证监会“深改19条”政策的实施,市场迎来转折点。新政策包括加快优质上市公司供给、创新试验田建设、简化IPO流程、采用询价机制等,意在激活市场活力和吸引投资。他还分析了北交所背后的政治和区域经济逻辑,认为其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他预测,北交所将迅速扩容至2000家左右上市公司,市值可能达到5万亿,成为极具活力的市场。他强调,北交所的变革为生物医药创新公司提供了新的上市通道,有利于一二级市场的深度融合,为生物医药产业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最后,主持人黄反之(SHS16/MBA2003)对本届论坛进行了结束致辞。

报考资格评估
请提供以下信息,招生老师会尽快与您联系。符合报考条件者为您提供正式的报名表,我们承诺对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
0/300
精彩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