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名词解释练习题

  1、财政制度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存在的一种会降低经济波动幅度的机制。西方财政制度具有自动稳定功能。财政制度的自发稳定作用是通过收入和支出两方面发挥作用。从财政收入方面看,当经济衰退时,国民收入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相应地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税收减少导致总需求增加,因而将促使经济回升;反之,当经济过热时,失业率下降,收入增加,税收会随个人收入增加而自动增加,从而起到抑制经济繁荣的作用。从财政支出方面看,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也具有自发稳定作用。

  2、财政政策: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政府执行财政政策是斟酌使用的,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当经济出现总需求不足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扩大政府支出、减少财政收入;相反,当总需求过热即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削减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财政政策工具包括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改变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税收和公债等。

  3、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即潜在的国民收入对应的财政收入与政府预算支出之间的差额。以此为标准,可消除收入的周期性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更准确地反映财政政策态势。若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增加了或赤字减少了,财政政策是紧缩的,反之是扩张的。

  4、货币政策:是指通过银行制度规定,中央银行可以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调节利率,以便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经济目标的行为。货币政策是逆经济风向的。主要手段有变动法定准备率、变更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手段,以及道义劝告、放宽信贷条件、放松抵押贷款数量和信贷配额等辅助性手段。这些手段常配合使用。

  5、法定准备金制度:法定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和存款机构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将储蓄中一定的比例作为准备金,防止储蓄人兑现的时候出现流动性困难,这种制度就叫做法定准备金制度。法定准备金率因银行类型、存款种类、存款期限和数额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一定比率的超额准备金就会转化为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就会降低,货币乘数就会变小,货币供应就会相应收缩;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时,则会出现相反的倍数效果,最终扩大货币供应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最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

  6、再贴现制度: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行为。在需要现金时,商业银行可以持合格的有价证券到中央银行进行再贴现或进行抵押贷款。这时,中央银行可以利用在贴现率执行货币政策。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贴现率降低,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增加,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

  7、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扩大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反之,中央银行可以卖出政府债券,以便执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被较为广泛地加以使用。

  8、货币创造乘数:一笔存款通过银行系统而对货币供给量所产生的倍数作用。若银行系统最初增加存款△D,以法定准备率rd留下准备金,通过向客户放贷则可在银行系统中最多创造出的货币量为△M=△D/rd

报考资格评估
请提供以下信息,招生老师会尽快与您联系。符合报考条件者为您提供正式的报名表,我们承诺对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
2024在职研究生干货攻略
注:注册登录后 免费获取

推荐简章

更多

    相关文章

    0/300
    精彩留言

    热门学校

    更多

    热门专题

    同等学力申硕报考条件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 2024年在职研究生报名时间、报名入口、报考条件 非全日制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