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资料:MBA联考管理模拟试题(三)
来源: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10-22 21:18:00
29.某零售商店选定三个备选经营方案,其主要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遗憾法则。你认为该商店应选哪一个方案为好?
损益值 状态方案 销售量高Q1 销售量一般Q2 销售量低Q3
甲乙丙 1000900800 550500400 200300350
A. 甲方案。 B. 乙方案。 C. 丙方案。 D. 乙方案和甲方案均可。
30. 甲公司以每股30元的价格购买了乙公司51%的股份,以下哪种说法不能反映甲、乙两公司之间的确切关系?
A. 二者之间是出资人对被持股企业的产权管理关系。
B. 甲公司扮演母公司角色,乙公司扮演子公司角色。
C. 乙公司应接受甲公司按51%股权而派来的产权代表与董事,监事。
D. 甲、乙公司可以看做上、下级之间行政管理关系。
31.近几来年,许多高等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考试作弊都采取了严厉的措施,规定凡考试违纪者,一旦发现,成绩将以零分计。并不准再参加补考。这项规定发布后,作弊现象大大减少。从强化理论分析,它是属于:
A. 负强化。
B. 惩罚。
C. 自然消退
D. 正强化与惩罚相结合。
32.有人说,“外行不能领导内行”,但有时某些业务上“外行”领导“内行”也能有许多成功的事例,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业务上的外行更适合担任:
A. 基层管理者,因为管理的内容比较简单。
B. 中层管理者,因为中层管理者来说业务并不重要。
C. 高层管理者,因为高层管理者重在决策,而不是具体业务。
D. 外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宜领导内行。
33. 有学者对包括卫生系统、高技术企业、制造业、商业及服务部门的实地调查。并经过归纳,发现一线管理者十分看重以下10项职责: (1) 日常工作计划(2) 安排和分派员工工作(3) 控制产品质量和成本(4) 激励和指挥员工(5) 沟通和协调(6) 纪律约束(7) 训练培训员工(8) 总结评价员工工作成果(9) 设备维修(10) 安全管理。在上述各项工作中,属于控制职能的工作主要有:
A. (3) B。(2)(3)(9) C。(3)(6)(8) D。(3)(8)
34.王总经理刚刚从外地出差回来,下属就不断登门拜访,大家称赞王总办事认真,能果断解决问题。王总喜欢吃鱼,但为了听汇报,经常对端上饭桌的鱼也无暇光顾。对此,王总仍乐此不疲。此种现象,对合适的解释是:
A. 王总是一位能干的经理。
B. 王总作风民主,管理的幅度大。
C. 王总比较集权,采取了轮式沟通的方式。
D. 王总为人随和,采取了全通道式沟通方式。
35.有一位企业的领导者,破例的奖励了几位为企业做出很大贡献的职工,奖金超过了以往规定的最高限额。对此,下属有许多不同的反应,这件事表明:
A. 不管奖金数是否全理,超越制度的规定是不应该的。
B. 只要不是领导者个人装腰包,奖励完全可以循遵循大数原则。
C. 这种奖励是一种晕轮效应,为了引起轰动,违反制度也是值得的。
D. 如果奖励是公平的,这种处理方法符合运用权力的例外处理原则。
36.在当前飞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人人常常会感到“计划赶不上变化”,有人甚至怀疑制定计划是否还有必需,对此,应当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 坚持计划工作的必需性,批判怀疑论者。
B. “计划赶不上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应当经常修改计划。
C. 如果形势变化快,可仅仅制定短期计划。
D。变化的环境,更倾向于指导性计划和短期计划。
37.京拓公司要求下属近日向公司提交一份有关本公司向一家高尔夫球俱乐部投资的可行性报告,在报告中分析了很多因素你认为哪项因素不属于可行性报告当前应当分析的内容?
A. 选定供应商生产高尔夫球的质量。
B. 政府对该项娱乐运动的导向政策。
C. 能够吸引的用户数目与分布。
D。其他娱乐项目对该项运动的替代作用。
38.与变革型的领导相比,事务型的领导具有自身的特点,请问下列哪一项因素不是事务型领导所具备的特征。
A. 重视专业化分工。
B. 重视组织文化的作用。
C. 强调对人的行为的抑制,控制和预见性。
D. 重视短期计划,回避风险,拘于理性。
39.目标管理是1954年由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德鲁克提出的计划管理方法,但是任何先进的管理方法,在推行过程中,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比较而言,目标管理更适合于:
A. 经营环境复杂多变的组织。
B. 外部环境业务与技术相对稳定的组织。
C. 高科技,风险型企业。
D. 特大型跨国公司。
40.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现有厂家相对于新进入者具有先入者优势(亦所谓在位优势)。请分析以下哪项因素不属于老厂家相对于新进入者的在位优势?
A. 拥有熟练的工人和管理人员。
B. 产品差异优势。
C. 进货渠道和分销网络优势。
D. 专利优势。
上一篇: 备考资料:MBA联考管理模拟试题(二)
下一篇: 备考资料:MBA联考管理模拟试题(四)